您好,欢迎访问! 手机版

陈与义一首七言绝句,借物抒怀,以花喻己,是咏物诗中的上乘之作

阅读:100 2024-11-12 10:07:09

他是北宋的进士,南宋的重臣,他的诗歌,感时伤事,寄予了深沉的家国情怀。

靖康之难后,他经历了和杜甫在安史之乱时极为相似的人生际遇,所以其诗风也就更接近杜甫。

这个人就是南北宋之交的爱国诗人陈与义,宋钦宗靖康二年(公元1127年),金兵攻入京都汴梁,掠走钦徽二帝,北宋政权至此灭亡。

宋高宗仓皇南逃,山河零落,国破家亡,彼时被贬为陈留酒监的陈与义亦是艰辛历尽,他的南迁即是为避难,也是为追随宋高宗的脚步。

建炎三年(公元1129年)二月,陈与义流落到了巴陵(今湖南省岳阳市),暂作停留,借住在友人的小园中,在这里,他还给自己起了一个“园公”的雅号。

二月的巴陵春寒料峭,本该是草木萌动的时节,这里却整日风雨不断,即便气候如此恶劣,园子中的海棠花还是如约盛放了。

看着风雨中怒放的海棠花,想起自己这一路的颠沛流离和辛苦跋涉,陈与义百感交集,写下了这首咏物抒怀的上乘之作《春寒》。

二月巴陵日日风,春寒未了怯园公。

海棠不惜胭脂色,独立蒙蒙细雨中。——宋 陈与义《春寒》

简译:

二月的巴陵,几乎天天都在刮风,这样的天气,真叫我这个园公为这座园子里的花草树木担心。

尽管如此,那红艳的海棠花还是依时而开了,娇嫩的花朵独自在冷雨寒风中默默绽放。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抒怀诗,诗的题目虽为《春寒》,实则是吟咏海棠花,赞美海棠花的雅致孤高。

在诗中,诗人以海棠花喻自己,将自己的风骨和品格融入对海棠花的描写之中,抒发了虽身处逆境,却依旧坚贞不渝的高尚情操。

首句“二月巴陵日日风”交代时令、地点和环境,次句“春寒未了怯园公”点出诗人的担忧之情,因为春寒未了,所以为园中的花草担心。

江南的早春二月,本该是草长莺飞杂花生树的繁荣景象,可是,巴陵这个地方,此刻还是春寒料峭,几乎每天都在刮风,还带着蒙蒙细雨。

凄风冷雨,孤单寂寥,这样的天气,这样的环境,对于这满园的花草树木,的确是一个严峻的考验。

”是惧怕担忧的意思,“园公”是诗人的自称,“怯园公”是诗人担忧害怕,怕花开遭受雨打风吹,担心天寒花不开,这种心情真是矛盾极了。

彼时,诗人一路流亡到了巴陵,暂时借居在这个园子中,见到这春寒中满园即将吐蕊发芽的花木,心中的担忧之情油然而生。

触景生情,他想到了此刻流离失所的自己,与风雨中的花木又有什么两样呢,不都一样在经受着命运的考验吗?

一路颠沛流离,只为追随宋高宗的足迹, 虽有矢志不渝的信念,可犹是忐忑不安,既怕寻不到,又怕寻到了不被重用,得不到报效国家的机会。

诗的前两句之所以极力描写环境之恶劣,气候之严寒,其实都是在为后文海棠花的出场作准备和铺垫。

满园风雨,寒凉未去,踌躇在小园中的诗人无比的落寞寂寥,风雨飘摇,山河破碎,彼时,这位忧国忧民的爱国诗人,不知道该如何安顿自己烦乱的心绪。

可是,当他偶然抬眼,不经意间扫描到蒙蒙细雨中的海棠花时,他灰暗的心情立刻就变得明亮起来了。

海棠不惜胭脂色,独立蒙蒙细雨中。”,这是怎样的一抹亮色啊,那娇嫩的花朵,像胭脂一样红艳,它娇小的身躯伫立在瑟瑟风雨中,那傲然绽放的姿态给人以力量,令人心生欣喜。

花开有期,无论气候怎样严寒,环境如何恶劣,海棠花依旧如约绽放,烟雨蒙蒙中,这一抹亮丽的色彩让诗人黯淡的心中升腾起无限的温暖和希望。

宋祁词曰“海棠经雨胭脂透”,意思是说,海棠花经风雨后,像湿透的胭脂一样,会有所残败,可陈与义笔下的海棠花却与之完全相反。

这海棠花是如此的桀骜不驯,它“不惜”胭脂色,它“独立”蒙蒙细雨中,它无所惧怕,没有顾忌,它有自己的坚守和个性。

相看两不厌,唯有海棠花。这风雨中的海棠给了诗人无限的慰藉,彼时,这小园中的海棠孤标傲韵,风流儒雅,是他惺惺相惜的心灵知己。

写在后面:

经湖北,过湖南,穿广东,越福建,陈与义一路辗转,直到宋高宗绍兴元年(公元1131年)的夏天,才抵达南宋首都临安。

在南宋的朝堂上,陈与义这个才华横溢的北宋进士终于得到了宋高宗的重用,职位不断升迁,最后官至副宰相之职。

陈与义这个人性格沉稳,品行高尚,所以深得皇帝的信任和朝臣的尊重,在士大夫中具有很高的声望。

可是,尽管他忠君爱国,一心想要驱除金兵收复故都,可面对宋高宗偏安一隅的不做为,他也只能抱以长叹而矣。

纵观陈与义的生平,他的主要成就还是在诗歌创作方面,并为世人留下了许忧国忧民的爱国诗篇,他的诗即有词句清新自然的明快之作,也有如杜甫般寄托家国情怀的深沉诗篇。

这首名为《春寒》的七言绝句,就是他彼时贬谪流亡身世的写照,寄托了他如春寒中的海棠花般的孤傲高洁,经得住风吹雨打,耐得住孤单寂寞,勇往直前,矢志不渝。

相关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