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来主义教案设计(鲁迅的《拿来主义》对议论文写作的五点启示)
《拿来主义》对议论文写作的五点启示
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是一篇著名的杂文。作者在文中批判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卖国主义政策和一些人对待文化遗产的错误态度,阐明了应该批判继承和借鉴文化遗产及外来文化。文章深入浅出、浅显易懂、耐人寻味,堪称议论文写作的典范。笔者认为,这篇文章为议论文写作提供了五点有益的启示。
一、破与立
观点是议论文的灵魂。一篇议论文要有正确鲜明的观点。“正确”是指论点的说服力根植于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鲜明”是指文章赞成什么、反对什么,要非常鲜明,而不能模棱两可,含混不清。《拿来主义》是“破立结合”的典范。作者在第一部分着重批判“送去”;第二部分深入批判“送去”,着重批判“送去”和“送来”者的奴才主子关系;第三部分着重批判“送来”。这三个部分以破为主,批判逐层深入。另外,这三个部分破中有立。第一部分提出“拿来”;第二部分提出“拿来主义”;第三部分阐述“拿来主义”的要旨,完整地提出了论点;第四部分,以立为主,立中有破,对“拿来主义”作了正面的分析,对论点用比喻进行正面的、直接的、具体的阐述。
相比之下,学生作文往往只注重“立”而忽视了“破”。有时虽有“破”,但由于缺乏针对性,因此不能和“立”结合起来,形成很好的统一。更有甚者,有时通篇都是“破”,即批驳错误观点,却没有旗帜鲜明的“立”,看完文章,根本就不清楚作者要阐明什么观点。
二、因与果
议论文提出观点的方式一般有两种:一是开门见山,二是卒章显志。《拿来主义》的观点是怎样提出的呢?文章先论述“闭关主义”和“送去主义”,并指出其实质和危害,接着论述“送来主义”的危害,最后水到渠成地提出论点。作者的思路是:因为闭关主义有害、送去主义有害、送来主义也有害,所以,我们要实行“拿来主义”。这就是因果论证。
《拿来主义》一文对因果论证的说理方法运用得非常成功,因为它的推理十分严密,可以说无懈可击,让人信服。这种说理法能矫正学生作文中板着脸孔、空洞说教的错误,值得广大学生学习。
三、小与大
议论文一般从“大题小做”“小题大做”两种思路中彰显中心论点。可以说,《拿来主义》是“小中见大”的典范。
对于批判继承文化遗产这样的重大问题,如果摆开阵势铺开来谈,那么在千把字的杂文中几乎是不可能谈好的。但由于作者能够就近取譬,通过比喻来谈,化抽象为具体,化艰深为浅显,化枯燥为生动,使读者一读就懂,为之折服。广大中学生在写作议论文时,可以借鉴《拿来主义》这种以小见大,通过细小的、人们熟悉的事物设喻来阐明一个抽象的、深刻的道理的方法。
四、同与异
议论文为了达到论述的严密性,很多时候要把不同的事物进行比较,即对比;有些时候又把同类事物进行比较,即类比。《拿来主义》是“同中求异”的典范。作者将“闭关主义”“送去主义”“送来主义”进行对比,揭示出三种“主义”不同的本质特征和危害。
相比之下,学生作文总是喜欢从单一的角度去举例,且一举就是好几个例子。由于这些例子不能形成对比或类比,因而起不到充分地证明观点的作用;或者也懂得从不同角度举例,但由于对事例之间的共性没有挖掘,让人很难看出事例与论点之间有什么关系,所以,仍然没有什么说服力。可见,无论是“同中求异”还是“异中求同”,关键是找出“同”和“异”之间的秘密通道。
五、正与反
议论文语言的基本要求是简洁,较高的要求有深刻、犀利等。鲁迅先生的杂文语言讽刺辛辣,妙趣横生,诙谐中见讥讽。《拿来主义》的语言是“正反”结合的典范。“正”就是正面说,“反”就是反语。
《拿来主义》写得轻灵活泼,语言犀利幽默,谈笑风生,正所谓“嬉笑怒骂皆成文章”。或正话正说,旗帜鲜明地表明态度;又或正话反说,委婉批评错误观点,正反结合,相映成趣。鲁迅先生的杂文,犀利的语言,幽默讽刺的风格,固然是高超的语言艺术,但更重要的是来自对事物深刻敏锐的观察与思考,来自对敌人和旧事物的憎恶痛恨。如果广大学生懂得这个道理,就不愁自己文章的语言没有生命力了。